重庆最优秀的出租车老司机,带你领教山城的魅力一个城市最鲜活 最具特色的名片其实是…… 在这场“全球出租车选美”大中,竟然是它赢了…… 对,就是出租车! 无论是城中人还是外来客,或许都曾在出租车常常短短的一程又一程中,实现对这个城市或浮光掠影、或熟视无睹的触摸与互动。 最有趣的出租车文化,其实在中国。 “山城”重庆,这个“来了就别想走”的地方(因为地形交通实在复杂),以此和大家分享,如何从出租车的视角去了解一座城。 在重庆,出租车司机特别翘(骄傲)。 由于地势原因,重庆的大桥特别多,横跨江面的、缠绕大山的、横穿峭壁的,弯的直的应有尽有。如果不熟悉路况,即使是本地人,也完全有可能因为走错一个出口而半天都回不了家。 楼上叠楼的山城重庆,出租车司机才是最靠谱的“导航仪”。 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,建议直接乘坐出租车就好,否则想要顺利到达目的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——毕竟在这个传说中“来了就别想走”的魔幻城市,道路立体交叉的复杂程度别说一般路痴望而却步,连导航见了都想哭。 除了凭借堪比GPS 的卓越导航功能“横行”山城外,重庆出租车师傅过人的车技也是 他们骄傲的资本之一。 爬坡上坎是家常便饭,弯弯绕绕都能开到飞起。 熄火?不存在的。 生活不易,为了赶时间多拉点活儿,即使在车流量很大的地方,重庆出租车师傅也能“左右逢源”、辗转腾挪地超过其他车辆。在重庆,大家开车都会避让出租车,因为他们的速度和胆量无人能及,大家都戏称他们是司机中的“战斗机”。 重庆车流 有一次坐出租车,师傅30 岁左右的样子,一路上都在用微信和朋友聊天,最后朋友催他快一点,说打麻将“三缺一”,让出租车师傅快去。这个师傅卯足了劲儿油门踩到底,各种超车并线,闪电一样把我送到了目的地。重庆的路,大家都知道的,坡坡坎坎,弯弯绕绕,差点没把我搞晕车。 和很多城市一样,重庆出租车的交接班时间和普通人上下班时间相同,所以高峰时间想要叫到出租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下午4 点左右,出租车司机要赶到指定地点交车,回家休息。 据说行内有条不成文的规矩,交班晚了的话,按1 元/ 分钟赔给接班的司机,所以很多出租车在这一时段基本是拒载的。 即使不是交接班时间段,遇到乘客要去的目的地不合适,司机嫌地方太远或太近,也会直接拒绝说“不切(去)”,心直口快,不带绕弯的,就像重庆火锅一样麻辣呛口。 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,好一点儿的师傅还会问你要不要“打组合”,也就是拼车,蛮横的司机连招呼都不打,直接拉人拼车。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,念到司机师傅也不容易,乘客一般都会同意拼车,毕竟司机师傅每天也要交“板板钱”(份儿钱)的。 重庆的“板板钱”曾经一度高达450 元/ 天,司机师傅们叫苦不迭,辛辛苦苦拉了一天活,一大半都上交了,剩下的钱还不够治自己的颈椎病和腰椎病。 2014年,受到网约车服务的冲击,出租车的客源变少了,收入越发惨淡……终于,随着网约车管理逐渐规范,“板板钱”也降了一些,收入有所恢复和提升,出租车师傅的心渐渐稳定下来,也吸引了不少喜欢自由分配时间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。 年轻司机有好处,也有毛病。好处是他们可以手机支付、导航、定位等,毛病就是喜欢 载客途中用微信聊天。 重庆的出租车师傅一般都喜欢搭讪,美女帅哥、大哥大姐张口就来。在路边看到个女的穿得又乖(漂亮,可爱)又年轻,就会把窗子摇下来:“美女,走不走哟?”如果美女上了车,自然更是一路话题滔滔不绝。 碰到人家不甩(理)他,他就拿对讲机跟别的司机聊,遇到外地乘客,司机师傅会一直跟你讲哪里的火锅最好吃,哪里的风景最好看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 附重庆出租车师傅的暗语,拿走不谢。下次在重庆打车,别说你听不懂: 火线:步行街、医院、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零线:人少的地方 小白菜:拼车乘客 大白菜:单独散客 母猪:公交车 表哥:摩托车 满桥:桥上堵死了 半桥:桥上堵了一半 下较:拉够份儿钱 约一个周末 可以去体验一下重庆的出租车文化 山城的魅力你领教了吗? 重庆出租车的优秀你体会到了吗?
|